当前位置:首页>>检察业务
拒绝校园暴力行为 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
时间:2016-06-07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发生在校园及校园周边、针对未成年学生的暴力违法犯罪行为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并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只有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协调联动,共同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只有共同研究和探讨综合治理校园暴力的方法和途径,以凝心聚力、同心合力为广大中小学生创建一个文明、安全、和谐、健康的成才成长环境。
    一、善作善为,充分认识治理校园暴力的重大意义,为遏制校园暴力奠定思想基础
    认识、认知是行为的先导,只有认识到位,行动才会自觉。如果不能解决在一些同志,特别是负有直接教育和管理责任者中存在的消极思想认识,那么,治理校园暴力就是空谈。结合检察机关受理的针对学生的暴力犯罪案件,我们认为解决思想认识问题首先要破除“四论”。
    一是彻底破除校园暴力“无害论”。错误的认为校园暴力多数为轻微打架斗殴,学生犯罪对社会危害不大。这种认识是极端错误的,不要认为校园暴力仅仅是小孩子之间的打架斗殴,校园暴力往往衍射出社会深层次的问题,如果我们不对校园暴力事件加以重视,那么这些在大家眼中微不足道的小儿嬉戏,很可能成为违法犯罪的根源,从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64章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是从微小、从细微而积累的。所谓,“积羽沉舟,聚蚊成雷”就是这个意思。羽毛再轻,多了也会压沉船舶;蚊子声音再小,好多蚊子聚在一起叫,声音也会大如惊雷。因此,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一个学生小毛病、小缺点,如果我们进行及时教育引导,使其改掉不良嗜好,就可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甚至可能成为栋梁之材;不及时教育引导,将来他就可能养成不良习惯,就可能走上犯罪道路,成为社会的罪人。对此,校园暴力“无害论”是非常危险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努力做到抓早、抓小,把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是彻底破除校园暴力“无为论”。或不想为、不敢为;或不愿为、不会为。简而言之是失职渎职。作为有担当的人,特别是教育教学工作者,当校园暴力发生时,一定要挺身而出,负起责任,要及时发现学生纠纷的苗头,并对涉事学生进行教育、疏导,从源头上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
    要树立敢于担当意识,首先,认真抓好事前教育防范,从教育和预防入手,未雨绸缪,防微杜渐,使安全教育、预防经验深入人心;要深入进行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和探讨,及时发现和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活动。研究苗头性、规律性、倾向性问题,并及时进行疏导和解决。其次,扎实抓好事中的有效管控工作。一旦出现学生打架斗殴或其他校园安全事件,不推诿、不回避,采取合法、有效、积极的办法及时进行管理和控制。坚决防止事态扩大,特别是防止向治安刑事案件方面发展;再次,努力做好事后的妥善解决和处理工作。校园暴力发生后,特别是学生斗殴后,要采取妥善的办法进行处理和解决。未构成犯罪的进行严格的教育监管。构成违法犯罪的特别是未成年学生犯罪的要协助有关执法办案机关依法进行处理。并与办案机关通力合作,尽全力做好教育挽救工作,使其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三是彻底破除校园暴力“无关论”。无关论集中表现为社会、学校、家长以及学生对校园暴力的发生相互推诿、观望甚至相互指责。总认为与己无关或关系不大。缺少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必须坚决克服这种错误认识,将治理校园暴力作为应尽之责,作为份内之事,并切实抓紧抓好抓牢。
    “无关论”更为荒谬,别说我们每一位同志,特别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者,就是普通公民,谁能说治理校园暴力与己无关?青少年儿童特别是学生,从微观上说,他们是我们的弟子、子孙后代;从宏观上说他们是祖国未来和希望。谁不愿子孙后代健康成长,谁不愿祖国未来繁荣富强? 
    开国将军甘祖昌和夫人龚全珍,他们曾经在枪林弹雨中经受考验。和平时期却放弃高官厚禄甘愿回乡当农民。甘将军晚年长期义务担当辅导员,坚持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传统教育。甘将军病逝后,龚全珍继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并长期用并不多的工资资助贫困学生,被选为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样的功臣、老人能有这等情怀,我们何以推诿、不愿担当呢?
    四是彻底破除校园暴力“无知论”。无知论就是不善于剖析、挖掘和探讨发生校园暴力的根源。不能深层次解析青少年的成长需求以及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等。因此,必须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加强调查研究,深层次挖掘诱发校园暴力的原因,而后对症下药,治病追源。
    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教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做人。要和学生广交朋友,多谈心,多观察,多研究。不断了解和掌握学生所需、所求,不断观察和领悟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生活习惯。只有找到学生为什么参与打架斗殴的原因,也就是说只有找到根源,才能实施对策,才能有效治理。
    二、善谋善干,不断加大集中整治工作力度,逐步遏制和减少校园暴力的蔓延势头
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是治理校园暴力的关键,对此家长、学校、有关部门,特别是教育教学工作者要主动担当起本身职责,不断加大治理工作力度。我们认为应实现“四抓”。
    一是更加注重“抓教育”。教育和引导是防范校园暴力特别是学生实施暴力的有效途径。要逐步形成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宣传教育格局。首先家庭特别是家长要作出表率,言传身教,为子女树立榜样。其次学校要将法制宣传教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实现教育教学领域的全覆盖。全社会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新媒体等强化法制宣传教育,逐步建立立体化。全覆盖的宣传教育网络。作为检察机关,我们要以法律宣传“五进”这一方式,深入开展法制宣传进校园活动,全方位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特别是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活生生的案例,以案释法进行警示教育。
    “抓教育”是一个较大的课题,就教育教学领域来讲,第一,必须“耐心”,不能把学生看成是大人、是成年人。要把他们看成是孩子,对孩子的教育必须不厌其烦,谆谆教诲。而且对待非常顽皮、非常调皮的要有“不抛弃、不放弃”的耐力;第二,必须有热心,想要教育好学生,应该热心关心学生,这样才能被学生接受;第三,必须有信心,要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先生”;第四,必须有诚心,你只有诚心诚意的教育引导,以真诚换真心,才会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第五,必须有恒心。孩子性格决定其具有反复性。今天改了,明天可能还会犯,你只有恒下一条心,紧盯不放,屡犯屡教,直至彻改。
    二是更加注重“抓管理”。治理校园暴力,管理是重点,司法机关、群团组织,特别是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千方百计加强管理。不但加强校园安全管理,还要协调相关部门加强校园周边的管理。有关单位和部门要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比如文化主管部门和检察机关未检部门等联合加强网吧治理检查,坚决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严禁未成年人,特别是学生浏览恐怖暴力音像作品、不健康音像作品等。学校的团组织以及教育处要有专人负责该项工作,建立治理网络,确保学校安全。
    学校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建议一定要织成严密的管理网络。学校内部班级、年级组、全校要形成合力。班级建立小组,采取流动红旗、“五星”竞赛等方式,形成争先创优的氛围;年级组采取平等竞争方式强化组织纪律和校风校纪评选方式进行管理;全校除了优秀班级考评等,要形成学生处、教导处等专职机构实施严格管控的方式进行学校层面的建设管理。
    三是更加注重“抓疏导”。“善疏则通,能导必安”。治理校园暴力除了加强教育、管理外,要正确进行疏导,包括心理疏导,个体疏导,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树立先进典型等。检察机关要坚持教育、预防和挽救的方针,对于违法犯罪的未成年学生,按照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千方百计进行教育和挽救。对于涉罪未成年学生,可捕可不捕的尽量不捕;可诉可不诉的尽量不诉,使他们早日融入社会,并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对于已经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或有违法犯罪苗头的人,必须坚持教育、挽救的方针。不能“一棍子打死”,不能简单地一律采取开除、责令转学等措施进行处理。要多疏导,耐心做思想教育工作,促其回归社会,做国家有用之才。
    四是更加注重“抓协作”。治理学校暴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哪一家、哪一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家庭、共青团组织、妇委会组织以及司法部门要协调联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多管齐下。坚决摒弃与己无关思想。特别是避免出了问题,甚至发生校园暴力违法犯罪案件后,相互推诿,甚至相互指责。只有拧成一股绳,将治理校园暴力作为己任,实现管理和治理的无缝对接,才能有效遏制校园暴力的发生。
    此外,要与司法部门、工青妇部门以及家庭、乡村、城市社区等协调联动,逐步形成上下级齐抓共管、各部门共同负责、家庭主动参与的强大的教育管理网络,彻底消灭管理盲区。
    三、善始善终,采取多种举措强化治理,为青少年学生营造健康成长的氛围
千方百计为青少年学生营造健康成长的氛围和环境是治理校园暴力的重要途径,氛围和环境是影响学生的重要载体。我们认为治理校园暴力要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做到“四有”。
    一是“有平台”,即搭建学生成长的良好平台。每个人都有展示的平台和释放的平台,学校、老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教育这一平台,在教育教学中不但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同时,还要突出新颖性、灵活性和针对性。让学生在学校、课堂这一平台里得到教育和洗礼。要将校园暴力的危害、将未成年违法犯罪的成因以及自身防范校园暴力知识等融入教学之中,用学校教育、课堂教育这一平台教育洗涤学生心灵。
    要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学校现有的图书室、电教室、实验室等以及生物课、物理课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我教育。同时,根据学生特点、喜好等在学校或班级以及校外建立科研小组、音乐小组、美术小组等等。不断提高学生高尚情操和高雅喜好。比如组成文学小组、摄影小组、小乐队、小合唱团等,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集体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和温暖。争取人人都有自己喜爱的团队生活,都有自己想要参加的团队。
    二是“有体系”,即完善教育管理的综合体系。要不断完善学校法制教育体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法制副校长、在司法机关聘请法制辅导员等机制。此外,在现有体系的基础上,能否拓宽领域,延伸触角。能否做到“一班一员”?可以通过协调来实现。一个班级聘请一名政法干警任法制辅导员,并坚持经常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完善教育管理体系,还要注重典型引领效应,注重用典型案例、用发生在身边活生生的事实触动学生的心灵。同时,要强化对“问题”青少年有针对性的进行帮教。
    三是“有制度”,即健全系统治理的完善制度。健全完善的制度是管理和治理的重要抓手。治理校园暴力必须从防范开始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制度。好制度是切实执行制度的前提。增强制度执行力,必须解决“无制度可用、制度不管用、制度不好用”的问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重点指导学校就品德、法制、教育等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进行规范,同时督导强化落实。制度的生命在于落实,制度在墙上就是一张白纸。再好的制度不去执行等于无制度。制度执行的实质是落实到位,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不做选择。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树典型,抓落实,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形成有人抓、有人落实的良好局面。
    四是“有创新”,即不断总结提高整体工作水平。治理校园暴力,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制定的机制方法和其他工作一样,也要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也要创新发展。对于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家庭用不一样的方法进行教育。要因人、因时、因势而宜。
    如何创新校园暴力治理机制,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就目前而言。一是进一步强化德法兼治。在认真细致的思想教育、德育教育的基础上,依法施治。就是说校园暴力不仅是道德问题,必须依法治理,变软约束为硬约束。教育的确有润泽心灵之效,但不得不承认,教育本身就是复杂而宽泛的存在,家庭教育缺失导致情感冷漠、学校教育在精神塑造上一定程度弱化,成人社会暴戾之气的“传染”,都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校园暴力的现状使得我们在教育软约束之外,还要加强法律硬约束,加大惩戒力度。二是利用网络信息系统建立快捷的学校与家庭和相关部门沟通联系的载体和渠道。三是强化教育管理的针对性。未检科的同志要与教育部门领导深入沟通,可否尝试定期组织重点学生到监管场所等现场参观等形式强化教育。 
    总之,加强校园暴力治理关系到青少年成长、关系到学校发展,我们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最大限度地遏制和避免校园暴力的发生,为培养新一代建设者而共同奋斗!!

青龙检察微信
青龙检察微信
版权所有: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
工信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